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调研,这是时隔4年后再一次来宁夏,也是2020年全国两会结束后首次国内考察。从昔日的苦瘠之地到今天的塞上江南,宁夏的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的牵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一年来他4次考察黄河,体现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战略定力。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必须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宁夏新篇章。
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公共性,决定了必须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宁夏处于黄河中上游,黄河在宁夏境内全长397公里,自古以来一直滋养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等,生动说明了黄河沿岸的宁夏、内蒙古河套地区是受益地区。沿黄地带是宁夏的主要灌区,分布着主要城市,与沿黄其他省份相比,黄河对宁夏发展的意义尤为突出。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近年来,宁夏持续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水网升级行动、水利扶贫行动、数字治水行动等,积极探索治水新路径,着力构建水治理现代化格局。此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黄河宁夏段标准化堤防二期工程吴忠城区段。这一工程修建的目的,正是为了治理黄河宁夏段洪水频发、凌汛灾害突出、河道摆动塌岸剧烈等问题。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未来的发展中,宁夏仍要继续强化“上游意识”,承担“上游责任”,准确把握黄河上游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定位,将堤防建设、河道整理与环境治理、生态绿化紧密地结合起来,涵养好水源,建设好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树牢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本质上、目标上是一致的。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生态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保护的重要路径。高质量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生态保护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宁夏是黄河流经9个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能源富集区,地域面积虽小但生态地位突出。然而与此同时,宁夏经济发展却面临着突出问题,如经济发展基础并不厚实,发展动力与基础不足、发展质量不高,存在着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面源三方面污染、水资源利用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今年全国两会,“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宁夏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未来,要进一步强化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稀缺性要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等理念的认识,转变发展理念,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竭泽而渔”的行为,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真正让“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守牢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要强化源头保护,下功夫推进水污染防治,保护重点湖泊湿地生态环境。这是立足黄河流域岁岁安澜,着眼宁夏经济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宁夏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尤其是黄河流域治理上,一是必须高举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考虑黄河沿岸各市县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程度差异,准确把握、落实落细黄河上游的生态功能定位,以恢复和稳定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发挥和提升生态功能为核心,理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水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二是必须坚决落实“以水定需”原则,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要以水定地、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人,有多少水办多少事,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既要在保护修复上做“加法”,也要在污染治理上做“减法”,坚持岸上岸下齐抓、治标治本并举,持续推进河湖水系长治久清、岸绿景美;三是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问题。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宁夏新篇章,是宁夏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宁夏必须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精心呵护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