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下午,石嘴山市大武口步行街上,出售袜子、手机壳的几个摊位前围满群众、生意红火。“连自治区主席都来我们这里了,我们摆摊劲头更足了!”摊主们的自豪来自于当天,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在调研稳市场主体时,随机走到这几个街边小摊前,不仅向大家了解市场管理、日常收入等情况,为地摊经济点赞,要求坚持柔性监管、规范市场服务,还当场购买了小商品,为大家提足了信心。
小地摊连着大民生。地摊经济、小店经济、街头经济关系着百姓生计。近日,我区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开展柔性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着手,推动地摊经济蓬勃发展,全力畅通城市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让商贩安心经营、群众放心买卖,让城市充满生机活力。
伴随着夜幕降临,银川市兴庆区敬德街夜市摊拉开帷幕。150米长的街区上,18家餐饮店铺有序摆放了桌椅,市民们在夏日微风中吃着烧烤、聊着家常。去年5月,兴庆区决定对该街所有餐饮店进行统一管理,并对整条街铺设地垫、进行亮化,允许餐饮店晚上7时至11时经营店外夜场。这些举措受到了百姓欢迎,让老街区焕发了新活力,还为这18家小店带来了可喜的账单:每天营业额超过50万元。
小摊主马杰,则把摆摊地点选在了兴庆区唐徕小区门口。受疫情影响,他所在的公司被迫解散。为了生计,马杰只好出来“练摊”:“本来想摆摊补贴家用,后来发现摆摊收入不错,好的时候一天有500多元的收入。”
地摊经济也成为一道城市治理的新考题。创新管理方式、对商家和经营者实施审慎包容监管,是兴庆区综合执法局前进街执法中队副中队长马勇给出的答案,“我们目前在实地勘察,寻找不影响交通秩序、适合摆摊的地点,引导摊主们规范摆摊,确保大家实现持续经营。”
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地摊经济繁荣发展,我区对部分经营者实行豁免登记,并进一步压缩登记时间,将开办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着力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和“准入不准营”问题,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企业开办业务容缺受理机制,要件不全也可以拿照后补证。同时,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个体工商户轻微违法行为经提醒后能及时纠正且没有造成危害首次违法的,不予以行政处罚,最大限度减少对其经营活动的影响。宽松的准入环境、包容审慎的监管,催生了更多个体工商户。5月,全区登记个体工商户7586户,在今年首度实现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