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在当前这样一个特殊时刻,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推动经济迅速重回正轨何其重要。
车间里再次轰鸣的机器声,工地上快速旋转的塔吊和飞溅的焊花,无不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被新冠肺炎疫情中断的经济社会秩序,回来了。当我区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园区中、工地上、车间里,噪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市场信心倍增,发展的脚步更为坚定。
而隐身于危机中的发展契机,亦为经济社会打开了另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W020200320
位于银川市阅海湖畔的丝路明珠塔建设项目复工。
复苏: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约4公里的山体深处,工人正用挖掘机一寸一寸凿挖,一辆辆工程车将挖出的渣滓运出隧道——这是3月12日,记者在位于中卫市常乐镇的中兰铁路宁夏段项目现场看到的香山隧道建设场景。项目负责人余强看着隧道里忙碌的工人,轻轻舒了口气。
2月12日,回陕西渭南老家过年的余强,从家里骑着共享单车来到高速路口,与前来接他的司机汇合返回项目部,着手准备复工事宜。
在最初度过隔离期的14天里,余强无比焦虑。
中兰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中京唿银兰通道的组成部分,自中卫南站引出,东连吴忠市、银川市与银西高铁接通,西接甘肃白银市、兰州市与宝兰高铁、兰新高铁接通,线路全长218.494公里。宁夏段全长约46.213公里,是自治区2020年80个重点项目中的续建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
全长17.763公里的香山隧道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它的进度对中兰铁路能否如期贯通起着决定性作用。工程进度标在计划表上,更压在项目部每个人的肩头上。协调工人返岗的余强,电话常常从晚上8点一直打到第二天中午12点。2月27日前后,工人们陆续回来,空荡冷清的工地渐渐热闹起来,截至3月12日,工人返岗率达到82%,此时余强的心才稍稍定了些,“返岗工人增加到600人,才能达到去年的产能。”余强相信,红红火火掀起施工高潮的场面很快会重现。
续建项目开足马力加快进度,新建项目同样争相开工。
位于银川市西夏区宝湖西路与宏图南街交叉口处,几栋灰白色大楼尤为令人注目。这是银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GW单晶硅棒和15GW切片项目的建设现场,去年6月13日开工建设,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室内机电安装、装饰装修工程以及室外管网工程。3月19日,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20余米高的单晶车间内安装机电设备。银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GW单晶硅棒和15GW切片项目,是今年自治区重点新建项目中的“大项目”。总投资约46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约21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形成15GW单晶硅棒切片产能,解决4700个就业岗位,项目达产年份平均每年营业收入为68亿元。
“自2月25日复工,目前已有1300余名工人返岗。”中铁三局项目经理吴建平告诉记者。截至3月18日,我区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75%,预计3月底前可达80%以上。
驱动:2269亿元项目播种未来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根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上日前公布的《2020年自治区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我区确定今年重点项目80个,总投资22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0亿元,项目分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及社会事业三大类,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水利、公路、铁路、市政建设、生态环保、教育文化卫生、城乡建设等十个领域。
从这80个重点建设项目名录来看,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现代纺织等产业占比显着提高。其中,光伏、风电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15.54亿元,占工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41%。“说明我区工业项目结构更趋优化。”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一变化,将更加有助于推动全区工业从“倚重倚能”向“有轻有重”、科技创新方向转变。另外,技改类项目的不断增多,也有效促进全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记者注意到,除80个重点建设项目外,这份计划中另有27个重点预备开工项目和37个重点前期工程项目。其中,重点预备开工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2亿元,较2019年提高53%;重点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2102亿元,较2019年提高64%。“重点建设项目原则上是已开工或上半年必须开工的,重点预备开工项目原则上年内开工,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则是纳入自治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项目。”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预备开工项目是重点建设项目的有力支撑,重点建设项目又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而稳投资则是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全年经济增速维持在合理区间具有重要意义,重大项目的稳步推进,有助于推动经济尽快回归正轨。
以基础设施中的交通项目为例。今年自治区重点公路建设项目5个,年度计划投资65.5亿元。截至目前,乌玛高速青铜峡至中卫段已复工,京藏高速石嘴山至中宁段改扩建工程、银百高速宁东至甜水堡段、西吉至会宁高速公路各建设单位正在组织施工单位有序进场,计划3月底前全部复工。总投资约270亿元的银川至昆明公路(宁夏境)太阳山开发区至彭阳(宁甘界)段目前正抓紧推进,以确保下半年开工建设。铁路方面,银西高铁、中兰高铁、包银高铁银川至惠农南段3条高铁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包银高铁惠农南至包头段以及银川至巴彦浩特支线也将在年内开工,这些铁路项目建成后,我区将内联打通微循环,形成高效交通圈、经济圈、文化圈、生活圈;外联打通主动脉,融入八纵八横全国高铁网,畅享新时代“速度与激情”带来的效率与变革。
为确保自治区重点项目按既定计划顺利推进,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先后3次召集五市发改部门及项目单位相关负责人召开会议,梳理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首批解决问题责任清单下发后,目前均获解决或反馈。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我区分类施策推动重点项目开复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建立“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名联络员、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协调推进机制,并升级为委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机制”,主动帮助重点项目单位协调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问题,加快项目开复工。
契机:掘金“新基建”,宁夏准备好了吗
云端之上,空间广阔。
疫情按下传统经济的暂停键,却无法摁住数字经济的勃勃生机。
3月17日,在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总部大楼的工业互联网运营中心大厅内,大屏幕上滚动着共享云平台的实时数据:注册用户数超过70000个,4000余家企业入驻,促成交易额101亿元,上架SaaS应用软件122款,连接设备近300台。
“疫情给了我们一次业务重新整合的机会。”创新中心总经理杨军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共享云平台有两个板块的业务表现非常亮眼。一是采购。从合同到业务审批直至送货单,全部在线上完成。在杨军看来,这是一次实现高质量采购的过程。工业互联网利用数据优势,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任督二脉,迅速恢复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充分展现出其过人之处。
另一个表现亮眼的板块是直播。日前,创新中心在共享云平台上做了一次直播,来自自治区工信厅相关处室的几位负责人当了一回主播,为企业和员工解答相关政策。“直播在工业领域其实有很多应用场景有待开发,我们目前在采购环节也在尝试做直播。”此外,创新中心还把铸造行业课程进行梳理,依托云平台上的共享学院开设慕课,试水知识付费。
当共享用一朵“云”,拓展工业互联网更多玩法的同时,另一朵云在中卫也正布局着日渐清晰的未来。
3月17日,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李彬告诉记者,今年中卫市将开工4个大数据重点产业项目。其中,中国联通数据中心项目正在开展项目一期土建工程建设,主体建筑已完工,计划12月底前投入运营;中国电信数据中心计划近期开工建设一期项目,争取年底机房投入使用,待三期建设全部完成,可部署6700万个机柜,服务器装机能力10万台以上;卫星测控地面站天线组阵项目一期占地43亩,计划投资8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同时跟踪10颗近地小卫星、最大数据接收速率达1Gbps、年服务100颗卫星的测控能力;遥感卫星定标场项目可实现对激光卫星、可见光卫星和SAR卫星的综合定标服务,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全的商业遥感卫星定标场。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正是近期大热的“新基建”概念中的两大组成部分。
“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日,工信部继召开加快5G发展专题会后,又再次宣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产。“新基建”,正在成为投资驱动的主要抓手,被赋予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的期待。有分析认为,和之前依靠“铁公基”的传统投资模式相比,推动“新基建”建设,应是未来投资稳增长的主要路径。
事实上,在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亦能找到“新基建”的身影。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助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领跑新赛道”。支持银川中关村双创园、石嘴山网络经济园、中卫西部云基地等高水平发展,培育软件服务、5G商用等业态,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应用,力促数字经济深融合、大发展。
危中寻机,拼的是发现机遇的眼光。此次疫情期间,从远程办公到在线教育,从线上消费平台到无人商店,从智能护理到远程医疗,数字经济的快速补位,增强了中国经济抗冲击的韧性。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如今风口来临,如何让它与传统基建结合,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如何更多地发挥市场发现产业机会的能力,如何避免走“老路”,从制度上、体系上和手段上创新政府投资形式,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必答题。
但正如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结语所云,只要我们一起砥砺奋进,一起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让梦想变成现实,以实干赢得未来。
如今阴霾渐去,万物复苏,正是大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