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切换
新闻
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号文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0
03/04
12:31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自治区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区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的具体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推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刻不容缓。

从提高资源利用率来看,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测算,我区每亩土地贡献收益约329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268元;2019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1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2.4%,籽粒玉米占到近45%,亩均收益637元。我区干旱缺水较为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2018年万元农业增加值耗水量为1019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9%。

从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看,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势在必行。我区乡村人口280多万人,农业从业人员占53.6%,高于全国17.3个百分点,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20345元/人,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从增加农民收入来看,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势在必行。2019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858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依然是第一来源,达到4976元、占38.7%,但养殖业给农民收入贡献约800元左右,占比不到17%。全区粮经饲比例66:23:11,以粮食为主的种植结构过于单一,农业结构调整余地很大。

自治区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聚焦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瓜菜、枸杞和酿酒葡萄等产业,按照种养结构调优、经营规模调大、加工能力调强、产业链条调长要求,加快推动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

推进布局区域化。要立足实际,什么适合就发展什么。北部引黄灌区水资源充沛、人口密集、市场广阔,重点发展优质粮食、枸杞、奶牛、设施蔬菜等高效集约种养业。中部干旱带水资源短缺,以水定地、以水定产,重点发展优质牧草、硒砂瓜、黄花菜等旱作节水农业和滩羊、肉牛等养殖。南部山区气候冷凉、降雨量较大,重点发展冷凉蔬菜、肉牛肉羊、小杂粮、中药材等生态农业。贺兰山东麓处于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带,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要算好收益,什么高效就发展什么。鼓励农民适当压减过剩、低效的粮食作物,增加短缺、高效的经济作物种植。

推进经营规模化。要树立市场导向,推动形成“多乡一业、一特一片、一片一群”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优化配置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实现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把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衔接起来。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等发展模式,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联合发展。

推进生产标准化。加快农产品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全覆盖,健全“从田间到餐桌”“从种子到筷子”的全程标准体系。注重农产品“梳妆打扮”,将标准化贯穿到产后分拣、包装、仓储、物流、营销全过程。促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环节充分融合,实现农产品可追溯。要用标准化包装好品牌。既要用标准化管生产、管销售,也要管品牌、管市场,以“五大之乡”和“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为重点,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发展“宁字号”,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扶持一批优秀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提高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度。

推进发展产业化。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大生态观、大市场观,着眼增加农业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全产业链,实现从农产品竞争向产业链条竞争转变。加快要素跨界配置、产业有机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园等新载体建设,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方向,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上狠下功夫,让农业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