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切换
新闻
从“宁夏制造”到“宁夏智造”:如何打造“硬核”竞争力0
2020
02/17
21:56

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

“吴忠仪表23项高科技新产品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投资30亿元的中国自动化(吴忠)产业园顺利投产。”近日,吴忠市金积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说,依托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吴忠仪表与世界一流阀门公司建立战略伙伴,重点研究、开发高端控制阀系列产品。

中国自动化(吴忠)产业园及绿色精密铸锻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项目采用国内一流的铸锻工艺,借助全程数字化检测控制及前端的废物利用技术,实现产业绿色发展目标。2018年,产业园一期项目完成产值15亿元,一二期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将成为吴忠市10个百亿元产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续2年,年产值增速50%以上,是吴忠市金积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业交出的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高端装备制造业已成金积工业园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伊利乳业50万吨液态奶生产线项目,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基地;

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11户,已形成集羊绒分梳、纺纱、织布、高端家纺、地毯、裘皮服饰等产业体系;

山东恒丰集团30万锭纺纱、3500万米高档家纺项目建成投产,正在建设西部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生态纺织基地……

“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吴忠制造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高污染高耗能向绿色制造转变,由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转变。”自治区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说。

从制造转型到“智造”

“3D打印,不但效率大幅度提高,误差也大幅度降低,如打印发动机气缸盖铸件,误差从原来的1毫米降到了0.3毫米。”近日,宁夏共享集团3D打印车间负责人程行东说。

2012年起,宁夏共享集团明确向“技术创新型企业”和“数字化企业”转变,探索“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工厂”的铸造转型升级之路:攻克铸造3D打印材料、工艺、软件、设备等技术难题,实现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建成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

“‘点’上突破,攻克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等关键软硬件技术。‘线’上集成,实践智能生产单元。‘面’上示范,建设多家智能化示范工厂。”宁夏共享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已实现传统铸造企业向“技术创新型企业”和“数字化企业”的转变。

近3年,共享装备、共享铸钢、维尔铸造等10家铸件铸造领域重点企业,产值年均增长10%。

小巨人、巨能机器人、银川大河、新瑞长城等7家机床领域重点企业,靠创新驱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小巨人机床和银川大河机床等企业通过执行“汽车零部件制造智慧工厂管理系统”等国家重大项目,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突破。银川大河机床研发的最新发动机缸套珩磨生产线成功应用于北汽福田公司,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成电气、西北骏马电机、卧龙电气和凯晨电气等骨干企业的研发成果在矿山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石化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部分产品实现了替代进口产品。

天地奔牛研制的“年产2000万吨智能综采煤炭输送装备”“世界首台(套)高效节能智能控制刮板输送机”等填补国内空白,对煤炭高效清洁开采,提升我国煤矿机械装备水平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2019年1月至10月,我区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由去年的52.8%提高到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

发展瓶颈亟待破解

目前,我区装备工业已形成了以仪器仪表、铸件铸造、数控机床、矿山机械、电工电气、精密轴承、新能源装备为主的产业结构,截至2018年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30家。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我区部分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缓慢,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生产技术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大多数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差,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低,数控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配套能力弱,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原材料需在国外或区外配套。

“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力度,苦练内功,打造宁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竞争力。”一位业内人士说。

“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生产出适销对路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宁夏不少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宁夏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跟平说,有充分的“智力”支持,才能保障生产技术和工艺跟上国内同行业的步伐。

由于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我区一些制造业企业效益欠佳,无力改善装备水平、引进高技术人才,导致技术装备水平、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以及数控化率与国内同行业的差距不小,反过来又制约市场竞争力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多名企业家表示:破解制约高质量的发展的“怪圈”,企业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从顶层设计、创新驱动、科技强企、人才战略乃至资本运作等方面转换发展思路,凤凰涅槃焕发生机。

为提升宁夏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我区正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链条化,以改技术、改装备、改工艺、改产品为重点,滚动实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打造了19个智能工厂、27个数字化车间、18个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并加快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记者丁建峰)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