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切换
新闻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 建设新宁夏
2019
11/01
13:30

70年沧桑巨变,70年砥砺前行。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70年来,中国摆脱了积贫积弱,走向了国富民强,综合国力历史性的跨越令世人瞩目。

  70年筑梦追梦,70年继往开来。这70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从贫困落后向高速发展再向高质量发展的70年,是从苦甲天下到脱胎换骨,从百废待举到万象更新的70年,宁夏以“小省区也能干大事”的雄心壮志谱写了一部昂首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变奏曲,告别了封闭落后、一穷二白的旧宁夏,迎来了开放进步、美丽富饶的新宁夏。

  创新思路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一成立,就揭开了宁夏商业贸易历史的新篇章。党和国家为保障宁夏人民生活,把商业贸易纳入保障供应,繁荣经济的轨道。宁夏商务系统作为全区流通主导力量和商品主管机构,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在促进生产、扩大需求、引导消费,尤其是繁荣城乡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宁夏的商务经济规模由小变大,经济实力由弱变强,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新时期,宁夏商务系统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打造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等重大历史机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内贸流通、千方百计扩大消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区域合作、促进招商引资扩规提档,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区商务工作蓬勃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把握消费新趋势激发经济新活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了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宁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起新型生产关系,促进了宁夏城乡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成立的50多个国营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57年销售额达8945万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随着国家“三线”建设的实施,第二产业比重大幅提升,曾多次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促进第一、第二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8年,第三产业比重比1978年提高22.2个百分点。

  2000年以后,全区商业联销经营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延伸,由商业区向居民区延伸。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商品销售结构日趋优化,主要商品销售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居民开始由重实物消费变为物资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保健、通信和服务等消费所占比重逐步增长。餐饮消费增幅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位居榜首。

  如今的宁夏,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商品供应短缺匮乏、种类单一向供给充裕、品种繁多转变,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宁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5.76亿元,同比增长4.8%,是1958年的616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支付宝、微信等快捷支付方式迅速兴起,消费结构发生新的变化,网络购物成为新风尚,进一步释放了居民消费能力。

  近年来,宁夏积极构建区外销售网络,制定了《宁夏优质特色产品外销窗口建设管理暂行办法》,35个外销窗口累计销售3.12亿元;建成运营宁夏蔬菜外销窗口9个,累计销售蔬菜0.8亿元。借助中石化易捷便利、中石油昆仑好客的营销网络优势,拓展销售渠道,销售宁夏优势特色产品9800万元。借助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组织120家优质特色产品企业开展“宁夏名优产品全国行”活动20场,举办专场推介会7场,有效提升了宁夏特色品牌的全国影响力。商务部将“宁夏名优产品全国行”活动作为“复制推广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2019年,宁夏积极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制发《商务领域促进消费工作实施方案》《商务领域消费升级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5年商务领域促进消费重点工作。支持各地举办大型消费促进活动百余场,开展“宁夏优质农产品2018网购品鉴体验节”电商促销活动,“银川欢乐购物季”“固原年货大集”“‘阅宁夏鉴优品’创造20·19全民电商节”等节会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平台。商务部将宁夏的“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典型经验和做法”向全国复制推广。商务厅等14个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宁夏老字号”发展的实施意见》《“宁夏老字号”认定规范》,加强消费领域品牌建设,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深化“51015”社区商业生活服务圈建设,支持五市建设社区商业项目10个,特色商业街区12条;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支持提升改造农贸市场4个,建设“菜篮子”连锁超市11个;冷链物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示范项目加快建设,物流标准化、共同配送建设有序开展。

  抢抓对外开放新机遇塑造外向型经济新优势

  宁夏设立自治区初期,对外经济合作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洪流席卷全国,宁夏对外经济工作开始逐渐活跃,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初,进出口总额仅有704万美元。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宁夏抓住新机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2006年进出口总额突破十亿美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宁夏抢抓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平台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深耕全球朋友圈,外贸进出口倍道兼行,实现了内陆小省区与国际接轨的华丽蜕变。

  中阿博览会影响力持续扩大。自2013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四届中阿博览会,为深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中阿商事调解中心等双边合作机构挂牌成立并落户宁夏,带动了酒店、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外经贸投资、旅游会展等发展,促进了国内其他省区对外经贸交流项目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宁夏在国内外,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国际航线更加便利快捷。银川作为国家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扩大航权开放的重点城市,先后开通了泰国曼谷、日本大阪、韩国仁川、阿联酋迪拜、新加坡等国际航线,搭建了面向中东、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便捷低成本空中通道,为宁夏吸引高附加值、适宜航空运输的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条件,带动了鲜花、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吸引了黄金珠宝、貂皮等一批加工项目在银川综保区落地,顺丰等大型物流企业在银川布局国际快件、航空物流等项目。预计今年年底,银川机场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000万人次,跨入大型机场行列。未来还将以银川为中心打造800公里范围内支线航线网络,力争2021年区域支线通航城市达到14个以上。目前,银川机场国内通航城市达到70个,航线99条,国际地区通达城市6个,航线6条,通航城市直航城市比例达88.7%,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1-7月,银川机场完成运输起降4.8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597.5万人次、货物吞吐量3.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7%、18.7%和30%。其中,航班架次及旅客吞吐量增速居全国省会机场第一位,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全国省会机场第二位。

  货运班列辐射能力逐步增强。银川-德黑兰国际货运班列列入《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宁夏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形成了以银川为中心,陇海线以北、京包-临哈线以南,面向中西亚细分市场的唯一国际铁路运输通道,带动了轮胎、味精、马铃薯、多元合金、瓷砖等本地产品出口至中亚。为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企业拓展中西亚市场大幅节约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为国内企业利用中西亚地区丰富的农业、矿产品资源,在银川及周边地区布局新产业创造了条件。截至2019年7月底,宁夏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182列7649车,货重约36.8万吨,货值约2.7亿美元。

  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之初,宁夏外贸刚刚起步,进出口额仅为5282万元,4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宁夏外贸“点石成金”,踏上了从弱小走向发展壮大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宁夏产品已出口到187个国家和地区,对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出口占比达4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出口占比不断提高,占比达36%,形成了传统、新兴市场互为依托、互相补充的多元化市场格局。截至2018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49.1亿元,是2012年的2倍。七年来,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714.3亿元,年均增10.5%。外贸依存度从2012年的6.1%上升到9.9%,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2012年提高18.4个百分点。培育中宁枸杞制品、石嘴山精细化工和银川羊绒制品出口基地为3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卡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新能源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银川市被确定为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宁夏软件园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外贸已成为促进宁夏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外贸能够带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对外贸易也是稳定就业的重要渠道。宁夏有出口实绩的448家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约27.3万人,占全区就业人数的7.6%左右。

  引进外资成效明显。宁夏引进外资起步于1984年10月,截至2018年,宁夏吸引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来宁投资。2013年-2018年,宁夏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65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2亿美元,占历年实际利用外资的50%以上。美国亚马逊、辛普劳,法国路易威登轩尼诗、保乐力加,德国舍弗勒,丹麦嘉士伯啤酒,挪威埃肯等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先后来宁投资建厂,麦德龙、屈臣氏、星巴克等外资零售巨头纷纷进驻宁夏。外资不仅悄然改变着百姓生活,也为宁夏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走出去”步伐加快。宁夏对外经济合作起步于1982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外经济合作的形式从最初的接受国际援助和对外援助成套设备,逐步拓展为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2013年-2018年,全区共在全球五大洲3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投资企业103家,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35.3亿美元。牵头推进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中国毛里塔尼亚海洋综合产业园、中国阿联酋(迪拜)食品工业园、中国埃及·曼凯纺织产业园、沙特(吉达)中国城等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辐射西亚北非地区重点国家,涉及石油化工、海洋渔业、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多个领域,为带动国内企业产品、技术、服务、标准“走出去”搭建良好合作平台。

  实现招商新突破集聚发展新动能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改革投资体制、调整投资结构、拓展投资渠道、促进投资较快增长,成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的主要动力。1958年-2018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万亿元,先后于1998年过百亿、2009年过千亿。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投资领域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投资领域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资金多渠道、投资建设市场化、投资管理科学化的格局。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宁夏进一步破除民间资本进入壁垒,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自治区重大战略及补短板领域项目。2013年-2018年,累计完成民间投资1.04万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3年的53.8%提升至2018年的57.4%,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宁夏上下狠抓项目引进落地,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发达区域合作,跟踪落实与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区合作协议,组织苏商、浙商、闽商等宁夏行活动40余场,“走出去”举办宣传推介、企业家座谈会和经贸对接活动200多场。借助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全国工商联常委会和东盟博览会、丝绸之路博览会、厦洽会等大型经贸展会,组织项目对接洽谈活动150余场。自治区按照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一县一业”产业定位,指导各级招商主体编制产业招商项目册,发布产业招商信息,推动与载人航天办、中民投、阿里巴巴、京东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开展枸杞、乳制品深加工和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经贸洽谈活动。

  同时,围绕六大产业,宁夏大力开展精准招商,赴法国、日本、香港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大型招商引资活动;组织开展“跨国公司宁夏行”等专题招商活动;充分发挥商务部投促局、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专业招商平台的作用,逐步扩大境内外招商引资渠道和路径;加强对外资环境、国际国内资本流向和产业转移动态调研,加强外资政策研究;深入开展外资大项目动态跟踪服务,促进已批准项目和签约项目顺利实施。2018年,全年实施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024个,到位资金1352.42亿元。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资巨头、央企国企看上了宁夏这个聚宝盆,一个个事关百姓生活的重大基础设施在这些大项目的带动下开始启动。2018年,宁夏引进煤化工项目125个,实际到位资金105.22亿元;引进新能源项目61个,实际到位资金241.2亿元;引进新材料项目40个,实际到位资金100.79亿元;引进服务业项目350个,实际到位资金455.37亿元。国家电网、神华集团、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华润集团、新疆广汇、中航集团、江苏雨润等中国500强企业成功落户宁夏;山东如意、保利协鑫、中民投、亚马逊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近三年来,宁夏坚持以供给测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正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煤炭、钢铁行业圆满完成去产能任务,焕发新活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15年的67.6%降至2018年的66.4%,去杠杆效果明显。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43元。

  70年来,宁夏抢抓机遇,着力扩大投资、消费、进出口等需求,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市场消费规模扩大,对外开放纵深拓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