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报告》12月12日正式发布
产业助力可持续发展,地产起步快发展存阻碍!
近几年,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产业园区“热”潮已经开始,万科53亿元开始进驻工业用地市场,复地地产、绿地等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着手工业用地,而一些实体企业例如海尔、清华同方等业开始打造产业园区,与此同时,一些老牌产业园区品牌例如联东U谷、总部基地、天安数码城等也开始了全国扩张,例如联东U谷开始以环渤海经济圈为基地向南、向北扩张,总部基地也开始在沈阳、青岛等地拿地。
产业园区的发展热潮也开始衍生出不同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产业园区是与地方政府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产业物业,其发展模式对于企业客户来讲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出现了很多“类产业园区的形式”,例如“真地产假产业”、“在产业园区内大行配套建设之实”等现象层出不穷,产业园区的发展究竟是以产业为主导还是地产开发为主导?什么发展模式才应该是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呢?
工业用地变相住宅,不利区域发展
国土资源部的一份统计显示,2013年二季度,全国105个重点监测城市的商业、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6044元、4799元和684元/平方米,工业用地地价明显较低。目前的住宅用地高价格明显为房地产开发商造就了高门槛,而工业用地低价成为了很多开发商投奔产业园区的主要“动力”,以广州科学城为例,作为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东进”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广州科学城从1998年便开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科技园区,而大量科技企业在早年进驻时,低价获得大量科研开发用地。记者了解到,科技企业将早年“瓜分”到的这些廉价土地,商业纯街铺、稀缺loft公寓、独栋冠名写字楼······”走在科学城,随处可见科学城新开发的商业项目广告。
上述例子在各大城市均有现象,政府本打算招商引资只用的工业用地最终成为了商业区、住宅区,底特律宣布破产的事实也证明:城市不可能缺少产业,单纯靠一种产业或者无产业,城市或者区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堪忧。
工业用地挪为它用,企业去哪儿?
不仅如此,记者还走访了东莞、南京、天津武清、廊坊等地的开发区,开发商把工业用地变更土地属性的现象也很普遍,近年来,政府一直在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把城市里的二产、二点五产迁出,形成城市中心总部办公、城市开发区研发、生产的全产业链,降低城市中心企业压力,形成产业链条,更加节省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开发区土地近5万公里,原则上企业应该有非常充足的空间去进行企业选址,但是企业仍然出现选址难的问题,而政府也同样面临好企业引不进,效益差的企业出不来的难题,改变工业用地环境,专注打造真正产业园区,形成良好的产业氛围,对政府、对企业来说都非常迫切。
产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产业道路
当然,目前的产业园区行业也不乏真正做产业园区的企业,在北京通州、顺义、大兴等地以及在重庆、长沙、武汉等地,记者就发现了很多正在运营的产业园区,有合理的租售比、有合理的商业配套、更形成了产业集群、企业集群,记者就此走访了联东U谷金桥产业园区,据园区负责人介绍目前联东U谷金桥项目已经完成全部招商,目前的入驻企业已经超过五百家,像嘉洁能、萌蒂制药等知名企业均在联东U谷办公设厂。
从联东U谷的案例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于产业园区的需求非常明显,产业园区一定要靠企业发展,规避地产开发商思路,才能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具有良好规划、实体运营的产业园区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安心生产的场所,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带来源源不断的税收,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