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新长征,绿色新生态,让我们去宁夏,给心灵放个假”。两年前,我代表宁夏参加在江西举办的中国红色旅游联盟成立大会。会前研讨时,24个省(区、市)旅游部门负责人、旅游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交流红色旅游发展经验,描绘红色旅游新蓝图。当谈到宁夏红色旅游时,我便用了开头这句话进行概括推介,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和好评。虽然它不足以完全展现宁夏红色旅游发展的全貌,但仔细回想还是能道出宁夏客观实际,体现应有的新发展理念。
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长征给宁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和历史遗产。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也是着名词章《清平乐·六盘山》的诞生地;将台堡,是红军长征最后的会师地,也是红军长征胜利的结束地;盐池县,是红军长征解放的宁夏第一县,也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自治政府,开启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有三分之一内容是在宁夏完成,该书作者埃德加·斯诺曾为红色宁夏区域采访的第一位西方新闻记者,也正是他把宁夏第一次介绍给了世界人民,为世界人民了解宁夏打开了一扇窗户。
讲不完的红色故事,道不尽的红色情怀。自2015年从浙江到宁夏工作以来,通过对区情的逐步了解以及对一些红色事件的认真梳理,我一直在思考宁夏红色旅游的发展。特别是在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一下飞机就直抵六盘山脚下的将台堡,在长征三军会师纪念馆语重心长地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到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对于这种不忘初心、坚持到底、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我一直视它为中国人民的不屈嵴梁和民族精神。但正是从那刻开始,我将它又看作是六盘山人民的红色基因和精神食粮,我开始重新审视宁夏这片红色土地,开始深入理解“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开始对宁夏红色旅游发展由感性认识升华至理性思考。这个思考里既融入“旅游+文化“的工作理念,也融入“旅游+扶贫”的战略意识,更包含着对宁夏全域做好“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的长远期盼。
新时代唿唤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在浙江安吉的余村,我们可以领悟“两山理论”为何发源于此,可以看到一个“中国最美乡村”的样板标准。在宁夏西吉的将台堡,我们可以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中看到乡村振兴的广阔未来,可以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感悟我们这代人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透视央视首播的纪录片《六盘山》,我们还可以在金钱豹的回归中明白绿水青山的战略意义,在林月婵的见证中触摸精准扶贫的伟大成就。宁夏是革命老区,又是西北重要生态屏障,理应矢志不渝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红色旅游和生态发展常葆常新,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两色”“两新”和谐共生的现实意义将会更加突显。这或许可以说是对“红色新长征,绿色新生态”的一种诠释。
南有安吉,北有西吉,从村到镇,由点到面,守正创新,精准脱贫。有个景区叫余村,它在“两山”理论指引下摆脱经济贫困和生态恶化,依托生态发展建成以村为单位的开放式4A景区,如今正在结合周围文旅新业态力争打造开放式5A景区;有个小镇叫将台堡,它在“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精神指引下,依托优质生态和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未来可以整合六盘山周边的红色资源打造开放式的红色旅游特色小镇。如果视野再开阔点,步子迈得更大点,宁夏还可以探究如何通过“南北相应”和“东西协作”来更好地形塑红色旅游的区域品牌。从“两山理论”的深入人心到“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全国响应,从“闽宁合作”播下的精准扶贫思想种子到全国学习“闽宁模式”共同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引领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伟大号召。若结合宁夏多年发展历程去理解这些新思想和新实践,这不正是讲好宁夏乃至中国红色旅游故事的题中之义?若转换视角跨区域跨领域去研究这些新成果,是否还可将之归结为"两吉理论一脉相承,红色绿色相得益彰"?我想这也是自己对宁夏红色旅游发展理性思考的一种缘起。
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通过精准定位,为其高质量发展“强魂”;通过精心谋划,为其高质量发展“增味”;通过精品引领,为其高质量发展“展魅”;通过精诚合作,为其高质量发展“赋能”。当前,国家正在实施《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宁夏已被列入长城和长征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发展红色旅游更是恰逢其时。相信,在“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宁夏红色旅游发展定能行稳致远,较好地实现政治、经济、社会三者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