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切换
新闻
1-8月份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9
12/10
10:05

1-8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增速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5%,制造业增长1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4%。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8%,重工业增长8.5%。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股份制企业增长9.2%,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长5.7%,私营企业增长14.0%。

分主要行业看,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冶金增长7.9%,机械增长10.0%,电力增长11.3%,建材增长2.6%,其他工业行业增长8.4%。

分行业大类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2.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4%,金属制品业增长31.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8.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9%,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5.7%,烟草制品业增长3.8%,食品制造业增长2.1%。

分产品产量看,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1.3倍,活性炭增长35.0%,味精(谷氨酸钠)增长58.3%,初级形态塑料增长37.0%,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增长28.6%,化学药品原药增长8.7%,单晶硅增长21.7%,生铁增长51.5%,粗钢增长26.0%,钢材增长11.9%,铁合金增长9.2%,塑料制品增长11.9%,饲料增长9.1%,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12.8%,乳制品增长9.4%,碳化钙(电石,折300升/千克)增长6.1%。

-------------------------------------------------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七十年波澜壮阔,七十载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振奋精神,实干兴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70年来,宁夏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经济实力由弱到强,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夏经济基本处于一穷二白的局面,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仅1.13亿元,1993年突破100亿元,2008年突破1000亿元,2018年达到3705.18亿元,是1949年的3279倍(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年均增长9.6%;是自治区成立初期1958年的1130倍,年均增长8.9%;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285倍,年均增长9.7%,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8.1%,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

(二)人均生产总值大幅提升

宁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94元,1958年的176元,提高到1978年的370元,2018年达到54094元(约合8175美元),是1949年的575倍,年均增长6.9%;是1958年的307倍,年均增长6.6%;是1978年的146倍,年均增长7.9%。

(三)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1950年,宁夏地方财政收入仅有0.11亿元,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增加到0.58亿元,1978年增加到3.16亿元,2018年达到436.5亿元,是1950年的3968倍,年均增长13.0%;是1978年的138倍,年均增长13.1%。财政支出重点投向民生领域。1950年宁夏地方财政支出0.05亿元,1958年支出1.24亿元,1978年支出5.78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地方财政累计支出7107.8亿元,七成以上支出用于民生事业。

二、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70年来,宁夏坚持把扩大总量与结构调整并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夏农业居主要地位,工业几乎是空白,服务业发展水平低,1949年三次产业比重为84.1:3.5:12.4。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55.8:19.8:24.4。自治区成立后,随着国家“三线”建设的实施,第二产业比重大幅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23.5:50.8:25.7。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促进第一、第二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6:44.5:47.9,第三产业比重比1978年提高22.2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拉开了所有制改革的序幕,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17年,宁夏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49.2%,比2013年提高2.34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非公有制法人单位8.42万户,占全区全部法人单位数的93.0%;非公有制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27.28万人,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77.3%。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

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新设地级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实现山川互济,城乡统筹,倾力打造银川都市圈,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2012年,城镇化率超过50%,2018年达到58.88%。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完成了一大批水、电、路、气、暖、通讯等基础设施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显著增强,建成了一大批高水准的居民生活小区,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4.5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33.98平方米。

(四)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近三年来,宁夏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正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一些产业和企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一是煤炭、钢铁行业圆满完成去产能任务。二是商品房库存持续下降,201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939.15万平方米,比2015年末下降22.2%,去库存周期由17.3个月缩短至11个月。三是去杠杆效果显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15年的67.6%降至2018年的66.4%。四是企业成本不断降低,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43元,比2015年降低2.83元,比全国低0.45元。五是短板领域投资力度加大,2016-2018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年均增长58.3%,卫生投资年均增长27.2%,教育投资年均增长10.8%。

企业效益不断提升。2018年,宁夏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05.6亿元,9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利润总额174.2亿元,是2000年的39.6倍,是2012年的1.3倍;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4.8万元/人,比2000年和2012年分别提高31.8万元/人和8.9万元/人。

新兴动能加快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一是新兴制造业快速发展。2018年,宁夏煤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5%,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3.1%。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快速增长,煤制柴油产量增长87.3%,仪器仪表增长46.6%,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增长18.2%。二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服务较快发展。2018年,宁夏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2.8%,快递业务量增长82.0%,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增长36.4%,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1.5倍。三是新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2018年,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0.4%,企业开办时间由平均2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每天新注册市场主体近300家。

三、供给能力实现历史性提升

70年来,宁夏特色优势农业快速发展,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高;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工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服务业发展充满活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断凸显,一个现代化的生产体系正在形成。

(一)特色优势农业快速发展

宁夏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三农”改革重大举措,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4”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79.85亿元,是1949年的295倍,年均增长4.9%;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6.7%。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宁夏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31.92万吨,增加到2018年392.58万吨,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产量573公斤,居全国前列。

(二)工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之初,宁夏工业几乎空白。70年来,宁夏人民经过艰苦创业,逐步建立了一个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建材、食品和纺织工业为主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从1949年的0.04亿元增加到1958年的0.44亿元、1978年的5.59亿元,2018年达到1124.50亿元,分别是1949年、1958年、1978年的2.8万倍、2556倍和201倍,年均增长14.0%、11.9%和10.6%。2018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3%,比1949年提高26.8个百分点。

企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一是工业园区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2018年末,全区22个工业园区集中了6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造了72.9%的工业产值。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成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国家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国家煤化工产业基地。二是重点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3.7%。特色医药、煤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正朝着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的高质量方向发展。

(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宁夏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从1949年的0.14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33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有力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75.07亿元,分别是1949年、1978年的1.27万倍和533倍,70年年均增长10.8%,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6%,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四、三大需求实现历史性突破

70年来,宁夏抢抓机遇,着力扩大投资、消费、进出口等需求,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市场消费规模扩大,对外开放纵深拓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改革投资体制、调整投资结构、拓展投资渠道,促进投资较快增长,成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的主要动力。1958-2018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万亿元,年均增长18.0%,先后于1998年过百亿、2009年过千亿。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投资领域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投资领域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资金多渠道、投资建设市场化、投资管理科学化的格局,2013-2018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万亿元。一是民间投资日趋活跃。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进一步破除民间资本进入的壁垒,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自治区重大战略及补短板领域项目,民间投资日趋活跃。2013-2018年,累计完成民间投资1.04万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3年的53.8%提升至2018年的57.4%,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二是工业投资结构优化。70年来,工业投资始终是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体。1958-2018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3万亿元,占同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6%。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技改投资力度持续加大,2017年和2018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连续两年超过15%;制造业投资稳步增长,2013-2018年,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6.7%,高于同期全区工业投资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高耗能投资比重回落,2018年,六大高耗能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5%,比2012年回落6.3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宁夏房地产业迅速崛起,1995-2018年,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5452.45亿元,年均增长23.2%,占同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8.5%,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8万平方米增加到1026.5万平方米。

(二)消费市场繁荣稳定

从自治区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宁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8年的1.52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5.04亿元。改革开放后,宁夏商品供应由短缺匮乏、种类单一向供给充裕、品种繁多转变,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宁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5.75亿元,是1958年的616倍、1978年的186倍。一是消费结构发生新的变化。2013-2018年,宁夏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占33.5%,石油及其制品类占19.1%,中西药品类占9.3%。二是网络购物成为新风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支付宝、微信等快捷支付方式迅速兴起,进一步释放了居民消费能力。2016—2018年,宁夏网买零售额分别为150.2亿元、236.7亿元、322.0亿元,年均增长40.0%;同期网卖零售额分别为16.6亿元、45.2亿元、85.4亿元,年均增长65.8%。

(三)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958年宁夏成立之初,进出口总额仅有704万美元,经过20年的发展,1978年增加到2962万美元。改革开放后,宁夏抓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机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2006年进出口总额突破十亿美元。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宁夏利用举办中阿博览会、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1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7.81亿美元,是1958年的537倍,年均增长11.0%。宁夏的贸易往来也由最初的港澳地区逐步扩大到2018年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对亚洲出口96.6亿人民币,对欧洲出口34.0亿人民币,对北美出口9.9亿人民币,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出口65.1亿人民币。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从1985年到2018年,宁夏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61亿美元,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0亿美元,占全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53.1%。

五、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飞跃

70年来,宁夏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交通、邮电、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迅速,为经济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交通运输能力明显提升

建成了“三纵六横”公路网络,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成为西部第2个实现县县(区)通高速公路的省份。2018年末,宁夏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059.9公里、35405.24公里,是1978年的2.94倍和13.2倍,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678.34公里。银西高铁明年即将通车,银中高铁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包银高铁开始规划建设。银川国际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

(二)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邮政电信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基础产业之一。固定电话由1958年的0.23万户增加到2018年的55.4万户;移动电话从1993年的1400户增加到2018年的88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37.3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从2012年的60.91万户增加到2018年的217万户,年均增长23.6%。

(三)能源供给能力由弱变强

电力装机容量从1958年的0.8万千瓦提高到2018年的4714.8万千瓦;发电量从1958年的0.11亿千瓦时提高到2018年的1609.97亿千瓦时。建成宁夏到山东和浙江的特高压外送电通道,截至2018年末,累计外送电2960.1亿千瓦时。2018年,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量294.1亿千瓦时,占工业发电量比重达到18.3%。

六、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

70年来,宁夏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使全区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从自治区成立到改革开放的20年中,宁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7年的216元和102元,增加到1978年的346元和116元,城乡居民生活徘徊在温饱线上。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分配体制的改革,收入渠道的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分别于2007年和2017年突破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充分惠及民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9507元、6776元增加到2018年的31895元和11708元。

(二)居民就业更加充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宁夏就业人员为44.01万人,经过70年发展,到2018年达到380.93万人,占总人口的55.4%,比1949年提高18.6个百分点,比1978年提高17.3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2013-2018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6.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12年的4.18%回落到2018年的3.89%。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从1978年的69.5:18.6:11.9调整为2018年的39.4:17.0:43.6,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

(三)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300元提高到2018年的21977元,年均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90.7元提高到2018年的10790元,年均增长12.7%。恩格尔系数持续回落,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18年,城乡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分别达到42.8辆和32.0辆。

(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1982年,宁夏贫困人口为119.3万人,占总人口的30.4%,经过30多年的闽宁合作和造血式、开发式扶贫,到2012年贫困人口减少到91.3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回落到14.1%。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按照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人口减少到2018年的12.0万人,贫困发生率回落到3.0%。盐池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已实现脱贫摘帽。

(五)社会保障逐步健全

改革开放前,宁夏初步建立了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体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大、越织越密。2018年末,宁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6.3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1.3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26.25万人,9.74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6.5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七、社会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

70年来,宁夏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持续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生态文明建设等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一)科技事业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宁”“人才强区”“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已成为宁夏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8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总额达到45.5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00年的0.59%提高到2018年的1.23%,再创新高。科技成果不断显现。2018年,全区登记自治区级科技成果229 项,申请专利量9839 件,专利授权量5656件。400万吨煤制油项目突破了37项重大技术,并成功产出油品,项目国产化率达到98.5%,打破了国外对煤制油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

(二)教育事业全面进步

新中国成立之初,宁夏教育事业十分薄弱。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协调,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教育体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居西部前列。2018年,宁夏拥有各类各级学校3456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9.71%和49.50%;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99.86%,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7.72%。在全国率先实施“营养早餐工程”和“营养午餐”行动计划,每年惠及贫困地区学生26万人左右。宁夏大学进入“211工程”,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立足区情,突出特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8年末,全区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9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79%;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博物馆75个,公共图书馆27个,文化馆27个,高标准建成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各类优秀文艺作品在国家级各类文艺活动中斩获奖项73个。

(四)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

经过70年的发展,宁夏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深入推进综合医改,建立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成为国家医改亮点,住院费用个人负担比例从2009年的58.8%回落至2018年的39.0%。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33岁。不断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共享,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84.0%。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医疗卫生云平台、远程会诊实现自治区全覆盖,走在西部前列。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进入全国百强医院。

(五)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自治区成立以来,历届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防沙治沙、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生态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8年,宁夏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6%;五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277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5.9%;地表水达到或好于Ш类水体比例为73.3%,黄河宁夏段Ⅱ类良好水质以上断面达100%; 2018年末,宁夏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

七十年成就来之不易,七十年探索砥砺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精神、实干兴宁,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1-7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3.7亿元,同比增长27.5%(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速比1-6月份加快14.7个百分点。

1-7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5亿元,同比增长14.6%;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3.4亿元,增长5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8亿元,下降37.0%;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1亿元,增长3.2倍。

1-7月份,全区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9.2亿元,同比增长3.4%;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64.8亿元,增长6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39.7亿元,增长4.4%。

1-7月份,在全区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2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5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减少。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5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3.4%,食品制造业增长65.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37.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减亏1.4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7.0%,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22.7%。

1-7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12.4亿元,同比增长0.4%;发生营业成本2263.3亿元,下降1.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56%,同比增加0.97个百分点。

7月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0578.1亿元,同比增长3.2%;负债合计6524.1亿元,增长2.7%;所有者权益合计4054.1亿元,增长4.1%;资产负债率为61.7%,下降0.3%。

7月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892.6亿元,同比增长1.9%;产成品存货222.6亿元,下降1.2%。

1-7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44元,同比减少1.92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9.34元,同比增加0.52元。

7月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43.9元,同比减少1.6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66.0万元,同比增加6.2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1.5天,同比增加0.2天;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4.7天,同比增加1.5天。

7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月实现利润总额23.0亿元,同比增长2.3倍。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