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在行动】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养两箱蜂的效益抵得上养一头牛。”宁夏彭阳县孟塬乡小石沟村的90后大学生陈泽恩原本在重庆从事雕塑行业,受到党组织召唤后返乡养蜂,如今已成为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致富带头人。
“致富带头人和党组织带头人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也是全面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彭阳县县委书记赵晓东说,通过唤醒、扩量、提质、融合、增效五大行动,“两个带头人”已成为每个贫困村的标配,在脱贫攻坚中形成了头雁高飞雁成行的“雁阵效应”。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及时总结上述经验,前不久,《关于在全区农村基层推广“两个带头人”工程经验的意见》印发,“两个带头人”工程经验在宁夏农村基层得到全面推广。
抓能人强产业——
典型示范带动增收致富
“我们按照不同的产业类型,对全县1379名致富带头人进行精细分类,并按照产业规模、带动能力强弱和年度收入等指标,把致富带头人划分为A、B、C三种类别,量身订制发展计划,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彭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军说。
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传统农耕区,延续了上千年旱作农业。一开始,人们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畏难犯怵,即使政府建好温棚白给村民种,也没有人愿意。
2012年,徐塬村有大专学历、“胆子大”的秦秉儒在红河镇宽坪设施农业园区承包了12栋温棚,种上了辣椒、西红柿。当年,一个棚的纯收入就超过1万元。2013年春节,正好赶上一茬辣椒上市,短短3天就卖了7万元。这个“传奇”在村里传疯了。不少村民来给秦秉儒打工,更多人希望能学到种棚的技术,秦秉儒总是倾囊相授。其间,一些“学有所成”的村民开始承包温棚自己种,很快,曾经无人问津的大棚被抢包一空。
当前,秦秉儒稳定经营着104栋温棚,用工高峰期吸纳120多个村民打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8人。
在彭阳,根据全县南、中、北3个片区的产业不同,致富带头人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专业组织带动等8种帮带模式,突出帮志、扶技、带业3个重点,采取1名致富带头人帮扶2户发展户、帮带若干贫困户的“1+2+X”点对点精准帮扶措施,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子、找路子、学样子、鼓袋子”。
一定程度上,农村“空心化”是脱贫攻坚有别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最大挑战。彭阳县为此开展“情系家乡·献力脱贫”研讨等活动,搭建平台,倡议一些在外打拼,有资金、有技术、有路子的彭阳籍致富带头人回家乡创业、回农村发展。先后召回致富带头人55人,有的已经成长为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和农民企业家。
抓组织壮队伍——
坚强班子引领脱贫攻坚
“你看,就那条路,从2006年修到2016年,10年都没有修通。去年村‘两委’换届后,一年时间修成了3横1纵4条路。”站在彭阳县孟塬乡赵山庄村新建村部顶楼的观景台上,乡党委书记郭耀武指着远处说。
赵山庄村与草滩村仅一路之隔,两个村的自然条件完全一样。但赵山庄村村班子没威信、说话没人听,上面给到村里的项目也实施不下去。几年下来,草滩村发展中药材2000多亩,赵山庄村却一亩也没有。表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两村相差200多元。
孟塬乡下决心调整赵山庄的“两委”班子,由乡纪委书记挂职村支书、副乡长包村,并配强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选出致富带头人苏军进入村领导班子,改造村活动场所、发展中药材、万寿菊等特色产业,村容村貌和产业发展实现了一年翻身。
“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选配”是村领导班子配置的一贯做法,面对有的村实在无人可选的窘境,彭阳县创造性开展跨村任职。在王洼镇,李寨村原村支书田志军就到了相邻的王洼村任村支书,花芦村的村支书马志福与山庄村村支书马义虎交叉任职。跨村任职扩大了党组织带头人来源渠道,打破了旧有生态,使贫困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彭阳县通过开展“把党员和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和村党组织带头人”为内容的“双带四培”活动,实现两个带头人“双合一”。
“两个带头人”积累的乡村人才势能正在脱贫攻坚中得以转化。2016年年底,彭阳县有64个贫困村出列、4.19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9.6%,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3.44%。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7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