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院地合作 突出科技创新
“今年我们通过实施‘奶牛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创新’项目,围绕大型奶牛场良种繁育、高效饲养及健康养殖等关键技术开展试验示范。目前,基地成母牛单产达10.6吨,胎间距382天,饲料效率达到1.4,生鲜乳中体细胞数11.1万/毫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0月17日,贺兰中地生态牧场负责人兴奋地对记者说。当天,由中国农科院在宁夏组织召开的“奶牛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创新项目现场观摩会”在该牧场进行。记者了解到,宁夏近年来坚持加强院地合作,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奶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两年来,受进口低价乳制品冲击,国产消费增长放缓,鲜奶价格持续低位徘徊,奶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15年以来,宁夏农牧部门主动应对奶业发展新业态,积极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国内奶业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实施了“奶牛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创新”项目,在贺兰中地生态牧场等147个科技示范基地集成推广了绿色提质与节本增效技术。“目前我们与院地合作方式已由最初的技术交流向加强项目合作、建立创新平台转变,合作领域覆盖了奶牛、肉牛的精准饲喂、高效繁育、良种培育等各个方面。为让技术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我们还在全区同步启动实施了宁夏奶牛节本增效科技示范行动,组织区、市、县三级技术力量,辐射带动全区规模奶牛养殖场64%,使全区养殖效益明显提高。2016年,各示范点单产平均提高300多公斤,公斤奶饲草料成本下降0.10元以上,成母牛胎间距平均缩短10天左右,头均节本增效近1000元,累计实现节本增效1.5亿元。”自治区畜牧站站长吴彦虎介绍。(记者 宗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