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切换
新闻
塞上江南宁夏红宝枸杞今更红
2013
08/19
15:58

曾经是唯一入选本草纲目的枸杞品种,曾经是塞上江南宁夏的五宝之一的“红宝”,经历了“种了挖,挖了种”的徘徊,最终借助品牌效应使昔日“红宝”发出强烈光芒,从最低谷时的8000亩发展到连续多年稳定在50万亩以上,催生的总经济效益逾百亿元,成为传统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黄金产业!

塞北江南宁夏“红宝”旧有名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这句诗既描绘出了宁夏昔日美景,也让记者联想到宁夏红宝枸杞在历史上的赫赫名声。

宁夏枸杞,俗称“明目子”,是中药里的珍品,果实含有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多种营养成分,长期服用可生精治虚,补肾明目,益寿延年。枸杞在全国七、八个省区都有种植,而只有宁夏出产的枸杞明清时曾作为贡品进献宫廷,也是唯一被载进新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当地人骄傲地称之为“红宝”。

原宁夏博物馆馆长周兴华向记者介绍说,以往专家都认为中国枸杞的历史最早见于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并据此论断枸杞历史有2000多年。但周兴华对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以及《诗经》进行考证后,认为这种说法与史实不符。就古代文献记载而言,枸杞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距今4000年左右。

周兴华说,枸杞自古就被誉为生命之树,流传于我国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载:“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从以上记述看出,在古人心目中,枸杞在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方面,是十全十美的极品。古人的这种认识也是源于对枸杞历史文化的长期积累、实践与总结。由此可见,枸杞种植、食用、享誉时代确实源远流长。

据记者了解,上千年来,枸杞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类健康长寿的贡献而给全球华人带来无数的美好传说。实际上,根据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研究分析,不仅只是常见的枸杞子是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的常用药材,其实枸杞全身上下都是宝。

明朝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曾对枸杞作过深入研究,其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明确记载:宁夏枸杞浑身是宝,四季可用:“春采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籽;冬采根,名地骨皮,收实无弃物。”《本草纲目》还详细讲述了枸杞的药用价值,枸杞子有滋补肝肾,明目,益面色,长肌肉,坚筋骨之功效。久服有延年益寿,延缓衰老之效果,还可以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和消渴等症。

现代研究分析表明,枸杞子所含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枸杞果中含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硫胺素、抗坏血酸和甜菜碱等,还含有丰富的钾、钠、钙、镁、铁、铜、锰、锌等元素,以及22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此外,枸杞的叶子焙炒后可以泡茶,除了清香爽口外,还能够清热散火,提神醒脑,是上好的夏季饮品。

宁夏“红宝”一波三折的发展路

“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这是一个小小的宁夏创造出来的奇迹,也是宁夏利用科学发展观迅速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一个典型。如今的宁夏“红宝”枸杞市场拓展到了5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夏红”枸杞健康果酒更是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可谁能想到,昔日红宝也经历过种种磨难。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华夏大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从1985年起,枸杞日益走红,市场行情居高不下。宁夏乘此机会牢牢抓住优势大力发展枸杞产业。1985年,宁夏对外出售枸杞137吨,1990年331吨,1995年已达1207吨!尤其在经济较发达的南方,宁夏枸杞曾一度供不应求。

但是,在“形势一片大好”中,宁夏枸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始迎来“心碎时分”。生产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龙头企业缺失,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经销者,往往一家一户种植几亩枸杞,这种“小打小闹”,很难将产品推向大市场。信息闭塞的农民往往跟着感觉走,价格看好时拼命扩种,价格跌落时又不顾一切地挖毁;结果产业品牌难保,龙头不举,流通不畅,生产大起大落,“红宝”一次次地成为农民的“伤心果”。

当枸杞需求日益增长之际,宁夏人伤心地发现,各地枸杞市场80%以上都打的是“宁夏牌”,而宁夏的枸杞产量实际还不到全国的20%。

随着枸杞日趋走红,各路诸侯纷纷逐鹿中原,宁夏作为曾经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全国最大枸杞产区转眼变成了“鼠小弟”,新疆、河北、内蒙古等省区以其地域辽阔之优反超宁夏。1997年,宁夏枸杞种植面积只有2.3万亩,枸杞干果产量1400吨,产销量已经由原来的全国第一退居第四,唯一的一家枸杞加工企业还处于瘫痪状态。

曾几何时,宁夏人骄傲地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外省枸杞不足为虑。由于忽视广告宣传,大多数人根本辨不清宁夏枸杞与一般枸杞有何区别。各地所产枸杞纷纷打出宁夏的招牌,因每斤售价比宁夏枸杞低4到6元,不明真相者为低价买到名牌而沾沾自喜,深谙此道者亦心照不宣。

2002年,又一次跌价潮席卷全国,宁夏枸杞园一下子由4.3万亩锐减至8000亩左右。

自家有如此巨大的资源优势却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在痛定思痛的反思中,宁夏人发起了一场振兴枸杞战!

宁夏决定将枸杞定位为全区战略主导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运用政府组织引导这一强有力的手,集中资金和政策对枸杞进行产业开发。近十年来,各级政府先后投入两亿多元,按扶持工业品的思路,对枸杞这一特色农副产品进行全方位包装开发。打品牌、活流通、树龙头、兴加工,使宁夏枸杞种植面积不断攀新高,从最低谷的不足万亩跃升至50万亩。

塞上江南宁夏“红宝”今更红

“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如今成为老百姓送礼时的问候语,也展示出宁夏红宝的独特魅力。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宁夏枸杞产业的兴旺,最亮丽的风景线是深加工的快速发展。

十多年前,当海南亮出红宝口服液的招牌时,宁夏人觉得那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但当枸杞新型制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供不应求的天津枸杞糖衣片每公斤价值竟然上万元,河北二月花枸杞珍的广告做到了中央电视台……最让宁夏人坐不住的是,维维豆奶集团又新推出了”维维枸杞豆奶”,这一新品不仅日趋走红,还将战场拉到了宁夏首府银川市街头。而这些枸杞制品,无一不是声称以宁夏枸杞为主要原料。

为什么蕴藏着外省无可匹敌的宝贵资源,自己却总是干瘪着钱囊?资源优势究竟怎样转化为经济优势?面对“自家养鸡,蛋生旁门”的红宝枸杞,宁夏人强烈感受到“苦恨年年压金线,为她人作嫁衣裳”的委屈感。

此时,宁夏做出了不甘落后的抉择,集中精力创办了“宁夏红”、“圣杞乐”、“早康”等上规模、上档次的枸杞深加工厂家,打出自己的名牌产品,通过冲出宁夏到沿海乃至海外去创办窗口企业,“借船出海,借地生财”,开辟出一片希望的田野。

宛如丹青妙笔绘就新蓝图,宁夏枸杞终于打开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阳光出口,借助品牌效应从最低谷时的8000亩发展到连续多年稳定在50万亩;科技念量显著提高,亩均产量由过去的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以上;深加工产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出,已开发出枸杞保健酒、枸杞籽油和枸杞咖啡等10大类5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其中“宁夏红”更是与五粮液、茅台等名酒一起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0个酒类品牌;流通渠道更以水银泄地般地流畅通络全国,形成了一支数以万计的流通大军,营销大户在全国48个城市建起了181个枸杞专营店;2007年全区枸杞亩收入超过6000元,近20万户杞农户均栽培枸杞收入过万元。

今日枸杞之乡中宁县,昔日唯一枸杞厂家倒闭的历史已如尘烟,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派“沉舟侧畔千帆过”的繁荣景象,而宁夏全区已建立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0多家,已有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等十大类50多种产品。枸杞深加工由传统的医药加工向功能饮品、化妆用品转化,深加工产品的种类和领域越来越丰富,提升了枸杞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驶入产业化的快车道,宁夏枸杞的前景令人艳羡:枸杞已由药用转向食用保健为主,市场拓展到了5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宁夏出口枸杞干果7000吨,约占全国枸杞出口总量的90%,无一粒退回。宁夏枸杞出口龙头企业早康枸杞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彦华说,这归功于枸杞标准化生产。宁夏制定出12个枸杞生产标准,农药投入必须建档登记,产品一律实行追溯制度。全区现有枸杞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首批10万亩绿色生产基地和2万亩有机枸杞也已经通过国家验收。

“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仲秋时节,宁夏枸杞迎来一年一度的成熟采摘期,古诗句吟咏的丰收盛景随处可见。不同以往的是,宁夏人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又赋新句:“宁夏枸杞今更红”!(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